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曾寄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引领科技发展趋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征程中,省会郑州的广大女性科技工作人员虽扎根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都拥有相同的科技报国之志。她们勇挑历史重担,强化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在“科学技术创新巾帼行动”中勇立新功,勇做新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郑州巾帼力量。还有乡村出彩的“巧媳妇”们,她们在乡村大地上描绘科学技术创新的别样画卷。
为弘扬科学技术创新精神,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巾帼行动”的传播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在全市培育更多的巾帼建功力量,动员广大妇女高质量参与支持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郑州市妇女联合会和猛犸新闻联合推出《科学技术创新“她”力量》网络宣传报道活动,集中展示巾帼建功的新形象、新作为。
一池碧水映衬蓝天白云,满城苍翠聆听蝉鸣鸟唱,郑州这座宛如花园式的绿色生态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污水变清的奇迹,也见证着眼前这座城市的绿色崛起。
其实,是这背后迸发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坚韧向上的“她力量”,让郑州焕发新生命。
就在本月初,曾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的“女工匠”高爱华又获大奖,让人看到了新时代“她力量”的强大存在。
“如果要解城市之‘渴’,就必须在污水污泥上做文章。”这是2008年刚成为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的污水运转工高爱华的奋斗目标。
郑州在全国是最早重视污泥处理的城市之一。13年间,高爱华奋战在水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的第一线、技术革新的最前沿。从一名普通的运行工人到高级环保工程师,从最基层开始,先后参与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八岗污泥处理厂、双桥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多个岗位锻炼,成长为污水污泥处理行业的行家里手。
因为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方面均有丰富的管理和运行经验,2017年,高爱华承担了调试双桥污水处理厂的重任。
双桥污水处理厂是郑州市第一座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生产线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该厂既有污水处理,又有污泥处理,相当于一个20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和600吨/天污泥处理厂相加的综合大厂,承担着除了本厂污泥还有郑州市其他污水厂产生污泥处理的重任。
高爱华说,新建厂初期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建章立制,培养职工队伍,确定运行流程。调试期正值寒冬腊月,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构筑物投运不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她和工作室成员每天下到池子内去检查设备,在冰冷的水里一站就是半天,等上来时手脚都是麻木的。
但艰苦没把她吓跑,反而更坚定了她做环保的决心,“一件事越困难、越艰巨,越要坚持,也越有意义”。为了查看污水和污泥管道接口是否有缺陷,高爱华要钻到一米多高的管道里爬完整个管道,出来时腰几乎都直不起来。但正是她们在投运前的认真检查,保证了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稳定运行。
在污水处理方面,高爱华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人员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生物系统评价模型和碳源筛选方法。这为污水厂运行中的异常问题提供了快速诊断方法,保证了污水处理的稳定达标。此举为双桥污水处理厂直接节省本金700万元。
“大家觉得又脏又臭的污水,我却能闻出不一样的味道,这个味道里蕴含着很多奥秘。”每当说起来,高爱华都格外兴奋。
2016年初,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八岗污泥处理厂成立。当时,因污泥好氧发酵行业的设备大部分都是非标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所以混料只能靠人。
为了实现自动混料,把人员从现场解放出来,她带领着技术人员不分昼夜钻研技术难题,研发了污泥定量下料装置和电动螺旋升降下料器。
这两项设备的研发为污泥好氧发酵质量的稳定运行和自动控制打下了基础,八岗污泥处理厂实现了自动混料,生产人员由53人降低到22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打破了堆肥行业混料只能靠人工不能够实现自控的“魔咒”。同时还实现了日解决能力从600吨到1000吨的飞跃,极大缓解了郑州市污泥处理紧张局面。
而污泥好氧发酵最重要的机械设备翻抛机决定着污泥的松散程度及充氧效果,直接影响发酵质量。当时八岗污泥处理厂3台翻抛机均是德国进口,每台设备价格在900万元,备品备件需要从德国进口,价格高,供货周期长。为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高爱华带领工作室成员对设备的一些部件进行了改造,节约每年设备正常运行维护费用20.4万元。
而2019年底,高爱华对污泥好氧发酵废弃净化处理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级喷淋+活性焦吸附再生工艺”,该工艺解决了污泥好氧发酵领域的瓶颈问题,取得了“一种处理污泥好氧发酵废弃的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在工作中,高爱华不仅解决了污泥好氧堆肥运行中的难题,还分别主持和参与了“十三五”和“十二五”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参与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子课题的研究……可谓是郑州污水污泥处理行业的排头兵。
同事说,她用自己的人生为后来者“打了个样”,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劳模创新工作室小组成员中,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高爱华把自己当作“大师姐”,坚持做好“传帮带”,尊重并听取小组成员的每一个想法和意见,并耐心讲解、积极引导,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截至目前,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30多项设备和工艺改造成果,参与河南省多个重点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工作,成为推动污水污泥处理行业不断前进的人才基地。
高爱华一串串扎实的足迹,记录着她不平凡的奋斗之路,也带来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建设工匠、中原大工匠、河南省技术标兵、郑州市技术状元、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优秀女性、第二届郑州大工匠以及郑州市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党代表等。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被省总工会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主持并参与的“智能控制污泥快速堆肥处理处置工艺”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还获得“电动螺旋升降卸料器”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
“但科研的意义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科研成果或奖励证书,而是要无限的拓展边际,突破一切既有成绩。”高爱华眼睛闪亮,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地说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才能出彩。这是我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