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鹅电竞在线观看官网,客服在线等待您哦
全国咨询热线: 13359207812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北京昌平:高效处理农林废弃物 “智能”引领资源化利用

时间: 2024-06-25 12:16:49作者: 成功案例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及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完善,农林废弃物总量和种类呈上涨的趋势。将果林枝条、秸秆、尾菜等进行发酵,最后加工成有机肥可二次用于农业生产,不但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传统的农林废弃物堆肥解决方法存在发酵时间长、排放臭气、过程不连续、发酵质量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将发展高效、科学的农林废弃物处理技术作为资源化利用的重中之重。今年,智能纳米膜堆肥技术示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8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的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实地感受这项“智能技术”。智能纳米膜堆肥占地40平方米,周围没有一点发酵后的难闻气味。技术人员拉开智能纳米膜两侧的“观察窗”,用小铁铲挖出检测所需的标准量肥料。据检测人员称,这些样品需要经过13项常规指标检测,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有机肥标准后才能够正常的使用。“建堆前这里堆积了果树枝条、菌棒、玉米秸秆、草莓藤蔓等,我们利用半天时间用挖掘机把园区的“隐秘角落”清洗整理干净,搭建好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到今天已经发酵了十天左右”,北京比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永栋介绍。这家园区采用的是中型设备,占地面积小、机动性强、环保节能、智能化省人工、可联网监测、发酵周期短,一般在15天上下,40平方米的堆肥最后会发酵出60%-70%的有机肥,完全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同时,智能纳米膜堆肥技术增设了物联网系统,园区下载农环岛APP可以实时监测智能纳米膜内的湿度、温度以及含氧量,并依据数据加以调控。“我们园区现在这个季节种植了黄瓜、西红柿、玉米、萝卜等大量的蔬菜。每年的2月、7月和11月都是拉秧的高峰期,园区每年会产生100吨左右的农林废弃物。之前发酵一次需要3个月的时间,现在采用了这个技术,可以覆盖整个园区产出的废弃物,利用率太高了。”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振国说道。

  据了解,本次项目示范地点安排在兴寿镇北京鸿程美林间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崔村镇北京市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马池口镇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流村镇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七家镇乐享都市农场,小汤山镇万德庄园,百善镇北京银黄农业有限公司等共8个镇9个试验基地,总计投入智能纳米膜堆肥发酵设备10套,枝条粉碎机8台,蔬菜藤蔓粉碎机8台。

  目前,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每次最多可处理农林废弃物60立方米,本次投入的10套智能纳米膜发酵设备,总计处理农林废弃物6000立方米,每立方米农林废弃物预计可产出500公斤的有机肥,总计可产出有机肥3000吨,按市场最低价300元/吨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900000元。“按照这次试验的数据演算,采用智能纳米膜发酵技术处理农林废弃物,昌平区每年可产出万吨级数量的有机肥,生产出的有机肥可以就地还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我们计划明年建立多个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实现就地处理、就地还田,高效处理利用昌平区的农林废弃物”,区农业服务中心生态办技术人员王揽月表示。

  智能纳米膜发酵技术不但可以大大地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种植业病虫害的繁衍,减少蚊蝇滋生,还避免了废弃物焚烧带来的大气及环境污染,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